神的同在與帶領――宣教工場事奉回顧(一)/翁競華
- hkammedia
- 2023年2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3年4月17日
大使命除了有命令之外,更寶貴的是有「主與我們同在」的應許,表明主要陪伴我們,賜力量給我們,幫助我們。在筆者擔任宣教士期間,清楚看見神的恩典和帶領,例如:
一、全時間學習語文
我們決定到泰國宣教時,當年差會並沒有規定宣教士要專心、全時間地學習當地語文,可能董事會仍未了解這方面的重要性,筆者也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意念,向差會建議,我們需要有一段日子專心學習泰文。經差會准許後,我們開始物色語言學校,按學校的安排,並參考其他西差會的制度,訂定以參加政府的泰文評核考試為目標。結果,我們用了14個月全職學習語文,其中有兩個月從曼谷的語言學校出發到泰國東北部宣道會的宣教工場探訪,一方面,有更多機會運用所學的泰文;另一方面,探索未來的事奉工場。
事後檢討,這種安排對我們十分重要!雖然用了十多個月學習語文,好像對宣教事工沒有甚麼即時的貢獻,其實是裝備我們,未來事奉的領域更寬廣。從前,有人以為我們在海外向華人傳福音,不需要學習當地語言,其實當我們接觸他們的兒孫時,便必須採用當地語言了;若不能接觸他們的下一代,實在遺憾!況且,學了當地語言,才能更容易了解當地文化,這對宣教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我們十分感謝天父的帶領,讓我們有機會全時間學習語文,之後才進入全時間的宣教事奉。感恩差會也從那時開始,讓泰國和要向非華人傳福音的宣教士全時間讀語文。
二、參與學生福音事工
在曼谷學習泰文之後兩個月,便是聖誕假期,大約兩周,我們到東北部的孔敬探訪教會,也參與一些事奉。
有一天晚上,有機會參與基督徒大學生團契的一次活動,他們圍圈聚會,興高采烈地玩集體遊戲,我們卻因為不大懂泰文,便坐在圈外觀察他們,內心卻深深地感受到,這是既可愛,又充滿活力的一群,很想參與他們的活動,在他們中間服侍。
在假期即將完結、正要回曼谷繼續學習之際,同工陳耀珊牧師詢問我們此行有甚麼感想領受?我們便坦誠分享,似乎神帶領我們,除了建立地方教會之外,還有負擔參與學生事工。
我們繼續學習語文1年,其間再到泰國東北部探訪兩次,更加清楚肯定學生福音工作的方向。之後,學生福音工作便成為我們在泰國事奉的一個重點。現在回望昔日所接觸的學生,十分感恩,他們有些已經成為不同教會的領袖,有些則完成了神學訓練,全職或帶職地事奉;好些學生事工的同工,成為了我們在泰國的好朋友。感謝天父帶領我們參與學生福音事工。
三、舉辦音樂見證會
後來,我們開始在泰國東北部的孔敬市住下來,也在那裡的孔敬大學傳福音。當時,大學裡有一位農業系講師實坦坡老師(Sathaporn),十分熱心地向學生傳福音,我們成為很好的同工,每周五晚上有學生團契,周二晚上則到大學宿舍探訪學生。
由於我們知道有些老師和同學都喜歡聽音樂,而翁林惠華師母又彈得一手好鋼琴,所以我們嘗試在大學舉行音樂會。為了確保取得入場票的人士如期出席,我們設定門票須收取費用。此外,由於泰國人認為做善事是好的,加上為免觀眾誤會我們辦音樂會為了牟利,所以我們把出售入場票所得款項,在沒有扣除成本下,全數捐給貧苦學生,例如,捐助他們的午餐。還有,為了讓學生不單聽音樂,也有機會聽福音,我們亦安排信徒分享生命見證,有時候更放映福音電影。結果,有不少同學來參加,會場坐滿八、九成,幾乎都是未信主的!
這些經驗,使我們有膽量在滕近輝牧師來訪時,於孔敬市以慈善基金會名義舉行福音餐會,由滕牧師專題演講「金錢不能買甚麼?」,曼谷福音鈴女聲合唱團獻詩,以及惠華師母鋼琴獨奏。結果,有百多人購買餐劵入場,連省長和一隊隨從也出席了!省長十分欣賞各項節目,所以特別要求基金會,安排次日與滕牧師一同午餐。我們相信,福音種子已經撒開了。感謝天父,以前,在泰國中部和東北部的人民,以為只有痲瘋病人、窮困人士及需要救濟者,才會去教會;現在,我們可以向知識分子和社會中上階層人士傳福音,實在十分感恩!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