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編者的話/林秀芳
各族各民各有不同的文化,本會前線宣教團隊和當地本土同工須先觀察了解當地的傳統、文化、信仰、習俗和人民的實際需要,然後靠着聖靈的引導和幫助,為當地福音對象度身訂造合適的福音預工、佈道方式、牧養模式和服務類型,才能有效拓展福音工作。然而,制定了的宣教策略及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
4 次查看
0 則留言


與時並進的宣教策略/劉卓聰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引致翻天覆地的改變,是自1914年西班牙流感後,影響全球最大的疫症,確診人數不單超過2億5千萬,死亡人數也突破500萬,造成全球困擾和恐慌。執筆之際,不少國家的疫情仍然嚴峻,封城、通關再封城比比皆是。宣教士在離境及入境方面出現極大的不確定性,...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靈活變通.把握機會/林永康
初到工場的時候,已有人跟我們說,留尼旺的宣教工作並不容易,沒有新朋友願意來參加佈道會。然而,本地人卻非常喜愛「派對」,每逢周末,我們都會聽到不同地方傳來「派對」的聲音。在疫情期間,宵禁或禁足都是本地人非常不滿的措施。因此,若教會舉辦節日聚餐,報名參加的人數可高達300人,這...
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福音為主.服務為副/林秀芳
萬家萬族敬拜基督 本會副總幹事暨澳門工場主任吳金煌牧師表示,澳門宣道會除了繼承宣道會的DNA,重視和參與傳福音及宣教事工外,更擁有一個由宣教運動而來的遠景、異象,就是「萬家萬族敬拜基督」。因他們相信,聖經中的大使命,不單是將福音傳給住在世上每個國家或地區的人,也傳給當地不同...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審視評估再出發/鄺小慧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逾兩年,令網絡媒體出現爆炸性的突破,從前沒想過以網絡形式舉行崇拜、小組、祈禱會、課程、會議、差遣禮,甚至短宣,現在這種模式卻變成常態! 多變的世代也激發本會重新思考推動差傳的方式。雖然本會過去有藉網絡媒體傳遞本會消息及推動差傳異象,包括:官網、YouTube...
2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歡慶年/趙霞
(編者按:作者是位小學老師,於2020年底出發往泰國進行跨文化體驗計劃,為期約半年。出發前的見證文章請參另文〈行在水面上〉,第197期《跨越》,2021年1-3月。) 回港後,代課的第一天早上,樓下的管理員跟我說:「你很久沒上班了!」我回應他:「對呀!」其實,我還想跟他說我...
15 次查看
0 則留言


出發與重新出發/梁智康、張佩茵
「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3-15) 出發篇——梁智康...
20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不斷線的風箏/劉月明
宣教士被教會與差會聯合差派往宣教工場,就如風箏被放到上空,若沒有一線牽着,或是絲線斷裂,風箏就很容易失落、失聯、失蹤和失去支持,甚至陷入危險的境地! 差派者的關顧 Kelly O’Donnell編修的Doing Member Care...
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英國南宣新移民事工/岑偉農
英國新移民趨勢 2021年,英國政府公佈,未來5年會有約32萬個香港家庭申請來英居住,本年度前半年已有約6萬5千個單位申請,大概已有12至15萬人進入英國(21/9/2021網上資料)。這15萬人散居在各大小城市、市鎮和鄉村,大部分帶同年輕子女,因此聚居在著名的校網附近,令...
49 次查看
0 則留言


幫助差傳事工發展的三件事/翁競華
宣道會是因為傳福音和凝聚信徒推動差傳事工而漸漸開展的,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宗派。這正是關心天父所關心的,是神所喜悦的。當我們從事天父要我們做的工作,天父必有足夠的恩賜和恩典,讓我們完成祂給予的使命。筆者閱讀宣道會創辦人宣信博士的歷史時,發現有三件事幫助宣道會在差傳事工上有美好的...
11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